主頁  > 活動與最新動態  > 過往活動  > 香港盲人體育總會五周年會慶晚宴暨 第三屆香港愛心僱主、傑出視障運動員 及傑出體育天使頒獎典禮

香港盲人體育總會五周年會慶晚宴暨 第三屆香港愛心僱主、傑出視障運動員 及傑出體育天使頒獎典禮

香港盲人體育總會五周年會慶晚宴暨 第三屆香港愛心僱主、傑出視障運動員 及傑出體育天使頒獎典禮

2013-04-20

緊接一年一度慈善步行活動「 華懋心連心 光明行2013」, 本會於4月20日當晚筵開16桌, 在沙田富豪花園新光酒樓舉行五周年會慶晚宴, 並舉行由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贊助的第三屆香港愛心僱主、傑出視障運動員及傑出體育天使頒獎典禮。共有逾190名視障運動員、義工、教練及嘉賓出席。晚宴邀請到社會福利署副署長麥周淑霞女士、康復專員蕭偉強先生、康復咨詢委員會主席許宗盛先生在百忙中蒞臨主禮, 並頒獎給得獎

 



香港盲人體育總會五周年會慶晚宴暨

第三屆香港愛心僱主、傑出視障運動員

 及傑出體育天使頒獎典禮

   2013420

 

緊接一年一度慈善步行活動「 華懋心連心 光明行2013」, 本會於4月20日當晚筵開16桌, 在沙田富豪花園新光酒樓舉行五周年會慶晚宴, 並舉行由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贊助的第三屆香港愛心僱主、傑出視障運動員及傑出體育天使頒獎典禮。共有逾190名視障運動員、義工、教練及嘉賓出席。晚宴邀請到社會福利署副署長麥周淑霞女士、康復專員蕭偉強先生、康復咨詢委員會主席許宗盛先生在百忙中蒞臨主禮, 並頒獎給得獎者,使活動生色不少。本會主席亦藉此機會頒發感謝狀予支持機構。

 

是次活動的司儀是由本會視障運動員任博輝和陳家陸担任, 由於表現出色, 博得全場熱烈掌聲。而全場高潮是大抽獎, 有超過100份現金獎品, 由50元至500元不等。超過半數視障會員獲獎, 可謂滿載而歸。

 

第三屆香港愛心僱主、傑出視障運動員及傑出體育天使頒獎典禮

 

本會共有二十位視障運動員, 分別受聘為無障礙設施測試員、無障礙網站測試員、點字製作員、點字校對員、生命教育講員、電話傳銷員、黑暗中的對話導航員及按摩師等。他們分别受聘於以下公司/機構:

 

第三屆香港愛心僱主得獎者如下:

黑暗中的對話(香港)有限公司

看漢科技有限公司

盈輝專項有限公司

使化粧品國際有限公司

香港盲人體育總會

 

 

2013年傑出視障運動員名單:(17)

馬拉松 :廖敬錚、張倩婷、曾仲榮、江覺年、葉寶珍、梁小偉

保齡球 :方偉雄、梁達華

高爾夫球:黃兆基

盲人足球:郭健、鄧子朗

游泳  :朱健驊

龍舟  :梁明

馬拉松、游泳及保齡球:唐蓮娜

馬拉松及保齡球   :陳輝明

馬拉松及龍舟    :李振揮

高爾夫球、游泳、龍舟、盲人足球員:黃美玲

 

 

傑出體育天使: (16)

龍舟 :呂如壁、孔榮輝

馬拉松:陳鳳儀、盧曼霞、魏桂萍、李育茂、原志偉

    劉婉樺、馬學忠、楊肇麟、葉燕庭

保齡球:陳玉芳、陳玉芳、莫婉萍

游泳 :黃楊美儀、劉桂嫦

藉著這次頒獎典禮,本會希望令社會大眾了解本會視障運動員的堅毅奮進、永不放棄之精神。從而正視弱勢社群的需要、能力及鼓勵大家發揮正面能量,達至生命影響生命的效果,感染身邊人。

 

以下為17位傑出視障運動員的故事:

 

1)梁小偉:視力退減無阻人生競賽

            若有一天看不見,只能分出光和暗,是否等於失去一切?馬拉松視障選手梁小偉證明兩者之間不是等號。今年帶傷上陣,仍以3小時13分佳績完成香港馬拉松的全馬賽事,45歲的小偉是香港盲人體育總會的冠軍健兒。該項賽事前兩個月,小偉才於美國加州參加國際馬拉松賽,抵禦攝氏三度又下冷雨的天氣,無懼下機翌日即比賽的時差影響,他與其領跑員獲得該全馬賽事視障組的亞軍,成為首位在國際賽上獲殊榮的視障選手。

            香港賽事前幾天,小偉割傷了腳掌,但他堅持盡力比賽。他說:「其實隨隨便便跑都會出汗,何不努力認真比賽?我不想辜負教練和領跑員的付出。」

            的確,對於小偉,跑步不單是他與跑鞋的故事,還有領跑繩、領跑員和教練的感情和聯繫。小偉因視網膜色素病變,小時已受夜盲困擾,09年底視力更衰退至只能分開光和暗,一度意志消沉,對自己上落樓梯也失去信心。他形容自己當時「仿佛失去將來,失去目標」。

            最初加入盲人體育總會馬拉松團隊,小偉只抱著「好過留在家」的心態,不過他被教練和領跑員感動。「人家收工趕來給我帶跑,我感謝他們的付出,便想到自己要做好一點。」他解釋。

            於是他由「跑幾步便喘氣」,到嘗試十公里賽,一步步提升自己。他更發現自己可以容讓別人協助,做出成績。

            「我只是借了別人的眼睛,但跑起來不比健視選手差,視障組也要跑畢42多公里,沒有少跑的呢。」他自豪的說。另外,他也享受自己跟領跑員之間建立的信任。「只要對方提示我放心跑,我便放心。」他說。「人沒有信任便變成機械呢。」

            當天小偉只分出光和暗,但踏上跑道,他贏得榮譽,找到人與人的情誼,尋回活下去的信心,還有天天進步的目標。 他希望繼續鍛練,做到每跑一公里多快十來秒,2016年挑戰巴西殘奧運。

 

2)黃美玲-運動打開隱蔽心靈

 

            高爾夫球手黃美玲愛笑。她笑的時候,臉上淡淡的雀斑像跳躍的音符。廿二歲的小妮子個性活躍,可說是香港盲人體育總會的中堅運動員,除了高爾夫球,從馬拉松至游泳、甚至足球都可見她的芳蹤。訪問當天,她還親手造了曲奇餅,叫人難以想像她曾有過隱蔽的歲月。

            從前,好動的美玲受制於不足兩成的視力,很多運動也未能參與。

            「我在普通學校念中學,我不能跟別人對打羽毛球,老師讓我獨自開開球,我已非常高興;但有時同學能參與卻選擇放棄,我看見會不甘心。」美玲漸漸什麼也不想接觸,縱使自知喜歡運動,也有爭勝的熱心,她都把自己圍封起來,甚至想過死。

            直至前年,她透過友人認識盲人體育總會,參加該會按「體育共享」理念舉辦的各項運動。

            「我什麼都想試,嚮往游泳時旁人為我打氣,感覺很溫暖;我玩龍舟,甚至足球,六月在球場受訓很辛苦,但我喜歡陽光的感覺。」美玲憶述她曾瘦得像「飢民」,唯有運動讓她慢慢健康過來。

            美玲後來成為體育總會的兼職員工,去年七月帶盲人高爾夫球隊去接受訓練。期間,跳躍的細胞慫恿美玲,於是她自己也在旁揮起杆來,教練發現她姿勢正確柔軟,便鼓勵她加入球隊。

            「最初我感到無聊,因為揮杆之後,我看不見球打到哪裡,後來才領略自己也可以聽球,原來球打得好,聲音也清脆。」她說。

            十一月美玲正式受訓,不到兩週,她參加了體育總會於惠州舉行的首屆香港國際盲人高球邀請賽暨國際傷健共融高球賽。首天賽事,美玲揮杆竟打著旁邊一輛車,事後她想過放棄。

            「幸而導向員熱心地鼓勵我,說難得到此,要享受過程。」她說。「我就讓義工帶領;他告訴我場地多大、環境怎樣,我看不清楚,但義工的描述引領我幻想。」

            美玲有很多高球計劃,她堅持練習,希望提升技術,獲取海外參賽的資格。「運動幫我看見這個世界。」她佻皮說。

 

3)鄧子朗-足球踢出前行衝力

            十九歲的鄧子朗視足球為拍檔。雖然中四課程緊迫,子朗不能時刻控球在腳,他把「拍檔」放在心裡,隨時助他燃起生活的衝勁。

            「當我感到手上的事有點悶,就想到踢球,然後快快把工作完成。」自小視力只有三成的子朗說,眼睛仿佛閃著足球滾動的亮光。

            子朗對各種運動都好奇,今年他參加香港馬拉松的十公里賽,跑得51分鐘的成績。不過他鍾愛的仍是足球,從前在學校物色志同道合的球友切磋,後來加入香港盲人體育總會足球隊,開始正式接受訓練。

            「我希望在足球的知識上深造,從技術到戰術豐富自己。」子朗表示他珍惜總會提供的訓練,尤其2011年12月隨隊赴福州跟中國盲人冠軍足球隊交流,去年11月總會又邀請對方首次到香港作友誼賽,讓子朗在過程中對運球速度有了新的領悟。

            「增加速度是我的目標,速度好,入球機會也高。」他說。「交流中我又得到許多鼓勵,現在我更放膽踢球,對足球的熱誠也提升了。」

            盲人體育總會於過去兩年均有舉辦本地五人足球錦標賽,比賽中不同視障程度的運動員均戴上眼罩,靠著健視的守門員、兩旁的引導員和內置發聲系統的足球競逐綠茵場上。子朗說最初戴著眼罩踢球有點慌,怕影兒也看不到而碰撞,唯與隊友建立默契後才壯大膽子。

            視隊友為兄弟,子朗餘閒會跟大夥兒一起逛街吃飯。「球場上,我學習跟隊友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在哪兒,其實也提醒我平常主動向別人表達自己。」

            從六、七歲看足球賽,至第一次自己帶球入球的興奮,子朗都生動地描繪出來;不過問及入球記錄,他卻靦腆起來,說記不起。畢竟叫子朗著迷的不是入球數目,而是聽著、跑著跟隊友在球場留下的印記,以及不斷向前的目標。

4)郭健

 

        對於球員來說,也許沒有所謂終點,一球入門,馬上開出另一球,縱使完場哨子吹起,還是想著如何投入另一場賽事。故此,郭健在香港盲人體育總會足球隊其實已受訓了一年,參加過兩次比賽,但他沒有想過皮球會停下來。

        「我希望進步,所以會繼續參加訓練,讓自己更掌握球技,而更多鍛鍊體能,提高運球速度。」郭健說。

        這位2013年傑出足球員表示,他喜歡足球的刺激感,同時練習讓他的身體更強壯,平常動作也變得靈活。他也享受跟訓練團隊配合,發揮互相合作的精神,運動讓他認識多了朋友,彼此透過溝通和交流,人也變得開朗和積極。

 

5)梁明-龍舟運動員

 

            視覺障礙沒有把梁明隔開來,反而他把握不同機會與人接觸,發揮人與人之間的美善,亦故此他選擇了龍舟這一體育項目。

            「我喜歡龍舟這集體活動,大家互相關照及幫忙,要彼此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接受龍舟訓練已有三年的他說。

            過去三年,梁明參加了不少比賽, 於2010及2011年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分別獲金牌及銀牌,而去年參加由香港醫學會主辦在西貢舉行的夏日活力小龍賽亦贏得金牌。

            現在,他每星期花兩小時練習。「(當然)個人紀律也十分重要,聽覺要靈敏,有節奏感。」他補充。

            誠如其他運動項目,訓練和比賽均是不可或缺的進步契機,梁明希望日後香港盲人體育總會能有足夠資源,安排更多龍舟活動和比賽,讓運動員參予和鍛練自己。

 

6)李振輝-龍舟及馬拉松運動員

 

            運動不單叫李振輝不再躲藏,還給了他生活的鬥志。

            「自從我參加了香港盲人體育總會的活動,生活變得積極、有目標,自信心增強,跟以前整天躲在家裡的我相比,分別很大。」他說。

            振輝主要參加龍舟和馬拉松兩項運動,香港盲人體育總會提供的機會誘發了他對運動的興趣,而他對龍舟尤其熱愛。

            「我很喜歡賽龍舟,這項群體活動甚具節奏,而透過隊員間互相合作與溝通,我交了很多朋友,生活過得豐盛和開心。」振輝說。

            他與隊員於2011年參加尖沙咀國際龍舟賽展能盃獲亞軍,他個人又分別於2011及2012年台北富邦馬拉松九公里賽跑得第二名。

            對未來,他有一個願望:更多視障朋友能透過盲人體育總會參與龍舟的活動,令各人「有更多學習和練習機會,提高水平,代表香港爭光。」

7)方偉雄-保齡球運動員

 

        手心托球,身體擺正,精神集中,穩定起步,配合節奏,輕力送球;保齡球講求身體協調,對健視運動員如是,視障運動員也如是,方偉雄發現保齡球並不偏袒。

        偉雄是今年香港盲人體育總會傑出運動員之一,接受保齡球訓練已有兩、三年,曾獲首屆盲人保齡球錦標賽團體冠軍,並連續兩屆於錦標賽享得個人季軍的榮譽。

        「我選擇保齡球,主要因這項運動能鍛鍊我的判斷力和意志,訓練身體的協調。而我享受運動過程中的成功感,也認識了很多朋友。」偉雄說。

        意志與身體配合,訓練要求偉雄與一般運動員無異,只是更要克服視力限制。偉雄看不清楚目標及賽道,便學習聽取義工不時的提點和協助。

        他對未來有兩個期望:一能衝出香港,跟不同的保齡球高手較量和交流,提升自己的技術,讓表現進步;另外是健視朋友對他們的能力有更高的評價。

 

8)江覺年-馬拉松運動員

 

            也許運動本身就像馬拉松的旅程,起點、途上與終點的風景都不同,參與其中將有不一樣的發現和領悟。

            最初,江覺年透過香港盲人體育總會參加馬拉松訓練,只為擴闊自己的社交圈子,希望認識多些朋友,幫助尋找工作。不過經過兩年半訓練,每星期兩次練跑,她發現自己真的喜歡這項運動。

            「(我) 藉著練習及比賽,增強自己的勇氣和信心;我發現自己人也變得積極和正面。」她說。覺年開懷地表示,她本來只想找份工作,後來成功做了三份兼職。

            覺年不斷挑戰自己, 兩年半來曾參加了在廣州、大連及台北舉行之半馬拉松賽事,在大連賽事中獲季軍;而台北富邦馬拉松賽上,則於2011年及2012年連續兩年榮獲冠軍。另外,去年國慶十公里賽跑中,她在F6即其年齡組別中跑得第五名的成績。

             「今年初,我在香港馬拉松中挑戰自己,參加了全馬的賽事,並成功完成,我感覺十分開心和成功。」她說。

9)黃兆基高爾夫球運動員

        起初,黃兆基選擇高爾夫球,認為此項運動對視力的要求不高,應該適合自己。雖然後來他發現因看不到揮桿的軌跡,在評斷及改善入球、發揮或姿勢上增添了難度,不過同時讓他明白與教練、義工溝通的重要,他學習虛心且不斷地聆聽教練和導向員的提點。

        經過整整五年的高球訓練,兆基發覺運動培養了他不同的感觀和能力,「令(我的)觸覺更敏銳,情緒更穩定,對我的身與心都有幫助。」他說。

        曾於2011年首屆的香港盲人高球錦標賽中獲得冠軍,同時,亦有幸參予首屆香港國際盲人高球邀請賽,與澳洲、日本、韓國及馬來西亞的球手同場競技。兆基希望自己跟高球一樣去得更遠,創出更佳成績,他表示除了加強訓練,作多方面學習之餘,亦希望跟其他球員分享經驗和心得。

        現時兆基每星期花一個半小時在高球訓練上,他說:「現在多在練習場受訓,希望日後有多一點機會在草場練習,並參與比賽,增加經驗。」

10)朱健驊

        游泳的益處不止於練水的時候 ﹣這是香港盲人體育總會傑出泳手朱健驊的發現。

        固然游泳是肌肉的練習,動作配合,由節奏帶出速度,能強身健體;不過習泳後的健驊更發現自信心和責任感均提升了,因為有了目標,縱使不在水中練習,他的生活依然顯得有規律。

        「經過一段時間,我覺得游泳對身心也有益處。」健驊說。

        健驊本身對游泳十分感興趣,參加了泳隊,正式接受培訓,得到專業教練的提點,他更發現這項運動許多吸引之處,其中生活的目標非常明確。

        健驊表示:「我期望日後在國際賽爭取佳績,跟健視人士比賽也可做出最佳時間;將來,我希望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游泳教練。」

        當然,過程中健驊也有過沮喪的時候,曾經他跟健視泳手練水,感覺具難度、很辛苦,幸而教練從旁不斷鼓勵,他也鼓起勇氣,重新投入,在水中、水外,練習生命的靭力。

 

11)梁達華-保齡球運動員

 

        梁達華與保齡球的故事始於一顆好奇心。

        部分失明的達華在保齡球道上曾看見兩種情境:有人推出保齡球,球轉了個彎;又有全失明運動員推球,打倒保齡球瓶。於是,他對這項運動產生好奇之餘,同時希望給自己一個挑戰。

        「我想保齡球能鍛鍊鬥志和毅力,自己也應該能打得好。」他說。

        運動過程中,達華因看不見推球之後剩餘球瓶,需要義工幫助和提點,他便耐心揣摩和練習,目標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我希望將來一局可打出200分的成績。」他說。

 

 

 

12)唐蓮娜-馬拉松、游泳及保齡球運動員

        若以「入水能游、出水能跑」形容唐蓮娜,並不足夠,因為伊人還是一名保齡球運動員,曾於2012年一月第二屆香港盲人保齡球錦標賽中獲得全埸亞軍的名譽。

        蓮娜於香港盲人體育總會創會初期已加入成為會員,最初主要參予馬拉松及游泳兩個項目。2012年,她參加台北富邦馬拉松十公里賽事獲亞軍;同年於殘疾人水運會的100米蛙泳及50米自由泳項目中,又各獲一面金牌。或許有人最初對蓮娜的成績不以為然,因為失明之前,她已是一位游泳教練,唯有她自己明白當中的挑戰,她說:「雖然游泳是我熟悉的運動,但失明後我要重新學習辨別方向,也得克服適應場地。」

        至於馬拉松訓練上,蓮娜每星期會練跑兩次,每次花兩小時,她都不言辛苦。只是起初三、四年,她承認因場地比較隔涉,交通費神,故沒有積極練習。 直至今年,場地換了,交通較前方便,又遇上一位固定的領跑員,彼此很合得來,互相推動。她說:「現在我很少缺席練跑,人也變得積極,身心都比較健康。」

        今年馬拉松十公里賽,蓮娜做出一小時兩分的佳績,她對未來滿有憧憬,亦踏實地計劃將來。「我希望日後能在一小時內完成十公里,之後便考慮參加半馬的比賽。」她說。

 

13)廖敬錚-馬拉松運動員

        今年傑出運動員之一的廖敬錚知道,跑馬拉松不單靠意志。「領跑員的協助也很重要,跑步讓我了解團隊精神和守紀律的重要性。」他說。

        敬錚喜歡馬拉松,原因之一是他認為相比其他運動,跑步較簡單易學,但在訓練過程中,他也遇過不少困難。「例如路不平,我又看不見,不知何時上落。」他解釋。「雖然有義工帶跑,但亦要一段時間適應。」

        他與領跑員建立默契之外,便靠恆心及鬥志,繼續鍛練。而過程中,他表示香港盲人體育總會給予的支持也很重要,讓他強身健體之餘,亦探索生活的其他可能。

        「在此期間,我認識了一些朋友,擴闊社交圈子,亦有機會出外比賽,見識香港以外地方的文化,擴闊眼界,身心都較健康。」他補充。

        未來,敬錚計劃加強訓練,希望自己能於三個半小時內完成全馬賽事。

14)葉寶珍-馬拉松運動員

 

        馬拉松選手葉寶珍清楚,跑步帶來的榮譽和好處不是她一個人獨享。

        今天獲香港盲人體育總會選為傑出運動員的寶珍說:「我想跑得好並不容易,除了自己努力外,領跑員的帶領幫助很大,我能完成賽事全靠他們的鼔勵和支持。」

        她表示,自從接受馬拉松訓練,她身體比以前更健康,反應更靈活,還有了群體生活,在跑道上結識了不同朋友,亦有機會出外到台北及北京比賽,見識世界。

        至於未來,她說:「我希望自己做出更好的成績,目標是在兩小時內完成半馬賽事。」

15)陳輝明-馬拉松及保齡球運動員

 

            對陳輝明來說,馬拉松和保齡球並不是魚與熊掌,因為他熱愛任何運動。不過,他真的花了時間和心思在馬拉松的訓練。過去兩年,他每星期練跑兩次,每次不停步達兩小時。

            「馬拉松還是我較喜歡的,對身心都有益處,而且只需要有一位義工領跑,比較簡單、易學。」他解釋。

            過去兩年,輝明不斷推動自己,參加數次比賽,雖未獲獎,但表現有明顯進步,成績一次比一次佳。

            他表示自己一直期待新的突破,故希望能找到更多義工領跑,加強練習,他自己並不怕辛苦。

 

16)曾仲榮

        曾仲榮熱愛馬拉松,一步一躍讓他看穿視力的限制,順著人生標杆直奔。

        仲榮於香港盲人體育總會成立初期已把握機會參加各類康體訓練,包括馬拉松、高爾夫球及保齡球,而在各項比賽均取得好成績。

        「但我尤其喜歡馬拉松。」他坦白的說。「對我來說,馬拉松是一種意志的訓練,讓自己培養堅毅、永不放棄的精神。」

        當他全心盡力向目標奔跑的時候,仲榮感到自己跟健視人士沒有兩樣。「他們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得到,甚至做得更好,有些健視人士害怕黑暗,而我們不怕。」

        跑步讓仲榮不斷發現自己和作出突破,其中包括體能的提升,仲榮自言參加馬拉松訓練以來, 體型變得結實,人看起來健康。

        仲榮表示,最初練跑要學習配合義工,但在跌跌撞撞中漸有進步。幾年間,他多次參加渣打香港馬拉松,由十公里賽事開始,今年可以完成全馬行程,放眼未來,他表示希望再挑戰自己,跑出更佳成績。

17)張倩婷

        別以為跑步是一項個人的運動,香港盲人體育總會馬拉松選手張倩婷便從中享受到不少友誼的樂趣。

        倩婷選上跑步是因為朋友。最初,她得朋友介紹,即另一位傑出馬拉松選手梁小偉,於2012年五月開始接受馬拉松訓練,不久便參加了富邦台北馬拉松及渣打香港馬拉松比賽。

        雖為朋友之故,但倩婷後來也喜歡上馬拉松,並發覺其中很多益處,包括她透過運動又認識了許多其他朋友。

        「我的視野廣闊了,生活充實,人也變得積極和健康。」她解釋馬拉松訓練帶來的生命收穫。

        還有一次意想不到的經歷,她跑傷了腿,十分擔心,懷疑自己是否要放棄。後來她停跑了一個半月休養,才再次恢復訓練,豈料她不單訓練沒有問題,還越跑越快,速度比以前更好。

        她期望看見自己更多突破,在未來能於三小時內完成全馬的賽事。

 

 

< 返回

支持組織:
International Blind Golf Association
The Hong Kong Counil of Social Service
Social Capital Builder (SCB) Awards 2020
Web Accessibility Gold Awards 2020-21